第二届“文物墨影,纸上春秋”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:写好中国字,做好中国人-调阴妙手漫画
2022年9月30日,第二届“文物墨影,纸上春秋”书法文物志愿服务校园行活动,承载着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,来到了济南市师范路小学。临近国庆节,活动以中华书法艺术为载体,为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。

“入木三分”:软笔书成的民族气节
几个学生围着浸泡水中的新毛笔,一边观看开笔的过程,一边用手抚摸毛笔,说道:“真的变软了!这么软的毛,是怎么写出入木三分的字的?”“入木三分”这个词,是学生在活动讲解环节中学到的。“同学们知道‘入木三分’这个成语的来历吗?”学生你看我,我看你,没有回答,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讲解员。相传王羲之曾给朝廷写过祈求国泰民安、五谷丰登的“祝版”。晋成帝即位后,就命祝版工匠更换祝版上的题词。工匠们在那块木板上削了好半天,也没能把王羲之原来的字迹刮掉。工匠拿起祝版仔细一看,都大吃一惊,连声赞叹。原来,王羲之写的每个字都渗入木头三分多,好像刀刻一般,绝不可能轻易刮掉。“我不知道王羲之是怎么做到的,但我知道他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”学生肯定地说道。书法家坚韧不拔的毅力,透过作品跨越千年震撼着这群新时代的少年,在笔画间传递了民族气节的真谛。

点横撇捺间彰显“正能量”
在书法专家胡岩的讲座中,学生在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了流淌其中的浩然正气。学生了解到,心正、身正、笔正、字正是学习书法的要求。正心诚意是学书的首要前提。书法中的一点一横都各有规则,即使是一个点也有圆点、竖点、柳叶点、三角点等不同写法,唯有摒弃浮躁、潜心研习方能领悟其中奥妙。身姿端正、中锋握笔是书写者遵从的基本规范。唐朝书法家虞世南认为只要姿势正确、握笔规范,便可挥洒自如、别出新意。听到这里,学生纷纷挺直腰板,端坐听讲。重心稳定是书写汉字的结构原则之一,“正”的字便是最稳定、最有“安全感”的字。书法要求中竖挺直、上下对正,即便是“夕”“戈”这样原本较“斜”的字也要斜中求正。讲座中,学生感叹道:“这堂课真的满满都是正能量。我现在耳边还在回响着‘正’字。”


书写趁年华:少年兴则国兴
“你们现在是学书法的最好年纪,是中国人就得写好中国字。”学生把专家的教导记在心里,开始正式动笔临摹。“你虽然没学过,但我看得出来,你很认真。每一笔都很认真。”听到老师的鼓励,学生坚定了信心。“我相信我能写好,能一直坚持下去。我该有这样的毅力。”有的学生虽然从未学过,但天赋过人,一出手就得到了专家的称赞,引来了其他学生羡慕的目光。当看到专家给某位学生指导时,其他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走过去聆听。一笔又一笔,一张又一张,学生端坐桌前执笔书写中国汉字,挺拔的身姿折射出新生代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。少年们看着自己的作品真诚说道:“我得写出一幅像样的字,算是送给自己和祖国的礼物!”

书法是我们国家独有的艺术形式,方方正正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。爱我中华,爱我书法,爱我文化。活动以学书之风,拨动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弦,以新生代文化传承人向祖国73岁生日献礼。未来,在教育、文化、金融行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,活动还将继续向前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。(文/高菲 赵立)
主办单位:
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
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济南市教育局
承办单位:
山东博物馆
山东省博物馆学会
山东省博物馆联盟
文化大观杂志
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总队
协办单位:
莱商银行